你说的很对,但是你的说话方式让我不舒服……_哔哩哔哩_bilibili
自己把话术放在低位,大家听懂了吗换成我说明白了吗? 1,道德审判角度看问题不行 2,防御性倾听,对方找你言语中的逻辑错误,观点从一开始就不同意 3,觉得自己受到语言攻击,自己保持沉默,先意识到这是语言攻击,问自己图片中的两个问题。 4,对方语言暴力的时候告诉自己图片里的两句话
5,语言暴力的时候,自己别太急,越急对方掌控了情绪主动权越大,对自己越不利。自己可以保持沉默。也可以模仿反射对方的话术
笔记2
语言暴力不止发生在校园中,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。 听起来让人不舒服的表达: 1、比惨竞争型 也常见于亲子关系,如父母:我当年比你苦多了 2、占上风型 “我早就知道” “我早就讲过” 课堂中: “大家听懂了吗”->“我讲清楚了吗” “你听懂了吗”->“我讲明白了吗” 3、道德高地型 道德审判:对异己者的偏见和恐惧 更好的沟通方式也许是就事论事。 4、理中客型 最为隐晦的一种。 对方看似在认真倾听,实际上是在分析你的语言,然后辨析你语言中的对错。(防御性倾听) 语言是一面镜子。
如何应对语言暴力: 1、需要识别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往往会被包装成关心、建议、玩笑,让我们自我怀疑。 问自己两个问题: a、这句话是是否会让我感到不舒服或受伤; b、这句话是建设性的建议还是贬低和情绪攻击。 请相信自己切身的情绪 2、打破语言的负循环 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崩溃 冷静下来or沉默片刻or直接表达自己希望跳过当前话题 或者直接说:你的说话方式让我感到很不舒服。 3、运用镜子效应 模仿和反射对方的言语行为,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言语给他人带来了伤害(用魔法打败魔法)。 “这点小事你至于吗”<-“你觉得呢”“我的这点小事你至于吗” “我早就说过了”<-“那你又知道了”“那你预测一下接下来的事” “我以为你知道呢”<-“你以为的好像和事实并不一样”
总结: 好好说话既是一种能力,也是一种选择。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,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去表达更多的尊重,比如用“残障人士”代替“残疾人人群”,用“视障人士”代替“瞎子”。 |